image description 左起策展人 吳孟真、藝術家 洪政任、策展顧問 楊順發、策展人 林小溪|攝影 呂國瑋 ( 片子國際有限公司)

出生於高雄,現任職中油公司、被稱為藍領藝術家的洪政任,從事攝影創作至今已近40年,這位從未經過學院體制訓練的藝術家,聊起自身的創作方法時總會自謙地說:「我沒唸書,這是我的土步。」

洪政任所言的「土步」,其實指向著一種「因應環境與需求而生,經常為原始且克難的,且非正規學院訓練下所生成的個人創作方法。」洪政任的攝影是藉由自學、同儕討論、實驗與大量吸收相關知識後,再以個人方法甚至生命經驗進行融合與開創。而當這個名為「土步」的方法成形之後,作品就會更為準確地回到藝術家本身所關注的問題,例如多年來洪政任鏡頭下不斷反覆提出的環境生態、社會議題以及人的處境。對此,策展人吳孟真表示「在藝術家的創作題材和技法完美契合的情況下,便會產生出特有的語言結構與表達方式,展覽以此論點發展,再借用藝術家本身的用詞『土步』結合成展覽主題,『土步』和『土語』即是我們嘗試在這次研究展裡去貫穿他創作歷程風格的兩個概念主軸。」


攝影的解放與轉折

談起此次策動研究的最初契機,策展人們都提到洪政任最廣為人知的作品《憂鬱場域》。林小溪表示:「這組作品的畫面非常震撼,充滿著各種皺褶、扭曲的細節、個人情緒的張力,這讓我好奇是怎樣的藝術家可以創作出這樣的作品。但是當我帶著這個疑問搜尋他的資料,找到的卻是更多問號。」《憂鬱場》是洪政任陪伴紅毛港遷村事件20年的紀錄,楊順發談到「2007年拆遷定案,當時我們發起『彩庄紅毛港』行動,想聚集攝影人的力量,在拆遷現場以攝影與地方共存亡,他的作品可以這麼深入人心,就是因為他對議題的關懷,而作品裡的奇異感,其實就是他對環境的感受。」

同是創作者身份的吳孟真也觀察到,其作品中所包含的複雜成分,不僅是媒材上的實驗,更來自藝術家創作經驗上的重大轉折與累積,回看洪政任的創作歷程,她認為其中關鍵的十年就是他與楊順發等人共同成立的黑眼圈影像群時期。1980年代,台灣進入經濟飛躍的時期,高雄的工業城市性格也就此確定,當時剛退伍的洪政任回到高雄,先後工作於貨櫃廠、軋鋼廠,1984年購入人生第一台相機Nikon FM,從最初拍攝日常風景開始,到後來開始加入高青攝影學會進一步學習拍攝技術。當時在高青攝影學會授課的蘇伯欽老師認為,攝影不應該只有風景與人像,並提出加入個人意識觀點的主觀攝影路線。從高青攝影學會時期便與洪政任亦師亦友、在創作上相伴30多年的楊順發談到,「1998年我們決定成立黑眼圈影像群,主要就是想挑戰攝影的可能性,因為當時主流分類就是沙龍、心象、紀實,一但出現複合媒材就會被質疑這不是攝影。但是洪政任也做鐵雕,2003年的《宇宙花園II》更是將攝影從平面轉變為立體的結果。突破對攝影的想像、讓攝影不只是紀實的工具,這也是我們最想努力的地方。」


從真實世界到異托邦

《土步.土語|洪政任研究展》應用了台南藝非凡美術館一到三樓的展出空間,呈現洪政任近40年的創作軌跡,一樓自2009年迄今仍在持續創作,內容關注於台灣當代社會與文化現象的大型計畫《灣異托邦》系列開始,以倒敘方式帶領觀眾進入洪政任的創作脈絡。二樓除了最為人熟悉、以「紅毛港遷村事件」為主題的《憂鬱場域》系列,同時也展出洪政任的創作回顧、實驗作品與洪政任的立體鐵雕作品。三樓則呈現曾在2003年於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的《宇宙花園II》與團隊為研究展所產出的讀本,並邀請由馬立群拍攝、以洪政任第一人稱視角敘述作品的紀錄影片,藉此讓觀眾能在展覽動線尾聲中更貼近藝術家的思考內容。

吳孟真認為《宇宙花園II》可謂是洪政任創作生涯中承先啟後之作,「這件作品是他30多年創作的中間點,他利用在學會時期練就的基礎功為材料、開始關心社會與環境,同時也承接了1990年代鐵雕階段的現成物概念,與黑眼圈時期思考如何破除攝影單一平面的問題。」回顧洪政任的創作歷程,幾乎也是台灣戰後攝影發展的某種縮影,吳孟真認為「從他自學與實驗的過程中,也反映出外部環境與歷史,他的作品擷取了台灣各時代攝影的精華,同時呈現了深具台灣性的內容,在展覽中,我們也希望指出一種屬於台灣攝影的野生派創作者、一種有別於都會區的南方觀點,也為台灣攝影創作提出一些不同的研究方法論與創作實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