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description 編劇、導演 賴聲川 | 照片提供 表演工作坊

從事劇場已逾30載、來到第40部原創作品的《江/雲.之/間》,對導演賴聲川而言,絕對是一個很特別的創作;因為這是他多年來,第一次與自己的昔日作品做出了對話。1986年的《暗戀桃花源》創造出一對情人,30多年在世界各地的巡演中延續生命,但卻是頭一遭講述著自己未曾被理解的完整生命故事。


人物生命的厚度與曾經的台北
《暗戀桃花源》中,我們看見台北病房當中的告別──江濱柳有個江太太和一個兒子,還提到一位韓大哥;雲之凡說自己已經當外婆了,兒子則在樓下等她。

我們無法證明這些被透露出來的訊息是真是假?他們的人生過得快樂嗎?痛苦嗎?這些年來在台北過得怎麼樣?到底中間經歷了什麼,卻始終無人知曉。透過舊作中點點滴滴的線索,《江/雲.之/間》想做的是完善他們倆的故事、創造出這一對戀人豐厚的生命史。然而,重點還不完全是他們兩個人而已,而是他們所活過的那個時代;也就是民國50到70年之間的那段歲月。

就算是偏見也好,賴導始終認為那時候的台北,是全世界最精彩的城市。因為當時有將近兩百萬人從大陸逃難過來,再加上台灣本身就已有著極為豐富的文化,還有貧窮、戰後等各種複雜因素……當時的台灣什麼人事物都有,集體共處在一個很特殊的氛圍裡。他坦言,在動員戡亂、戒嚴時代下長大的自己,難免懷念那個時代的很多東西;縱使活在平凡與貧窮之中,卻又活在精彩之中。從這些簡單的人物身上,翻出了一整個時代的精華所在。


兩道人物的平行時空
蕭艾是賴導在當年國立藝術學院任教的第一屆學生,後來也擔綱「雲之凡」好長一段時間。而張震曾向賴導表示有興趣演舞台劇,恰逢天時地利人和也就媒合了起來。讓影帝搭檔劇場天后,確實也逼出了張震演出舞台劇的實力。由他們來主演兩位關鍵人物,可說是非常理想的選擇。

很多人不知道賴導在從事劇場工作之前是玩音樂的,劇中的「艾迪亞餐廳」,就是他與要角之一的胡德夫,在青春時期一起駐唱的重要場所。胡德夫來排戲的第一天就問道「我要來幹嘛?」,賴導表明想法「說出你的故事;說出艾迪亞餐廳的故事。你的音樂,或許能以另一種平行時空的角度,來為江、雲之間提供潛在的對照。」沒想到胡德夫聽畢,即說「你的意思是說,我是『桃花源』嗎?」其悟性之高,讓賴導不由得佩服──過去在《暗戀桃花源》中,兩個劇團在搶一個舞台的平行時空,如今卻也讓《江/雲.之/間》的江、雲形成一條敘事軸線,而另一個時空則是屬於胡德夫的「桃花源」。一種冥冥中對創作的共同理解,完全體現在劇中看似完全無關,卻又相互映照、直到最後融合在一起。

賴導特別為演出寫了一首主題曲《江雲探戈》,而在替這支曲子配上舞蹈編排時,讓兩位郵差傳遞著遺失的信件。江濱柳與雲之凡互相寫信給對方,大部分都未送達,也都隱喻了戰亂時期送信的艱難,兩者的時空越來越遠。


設計群聯手打造出一個時代
「盒子」是賴導對舞台佈景最一開始的想法,能把所有東西都拼在一起。多年前合作過的美國舞台設計師Daniel Ostling,在台上變出了巨大的「盒子」;每打開一個小方塊就會出現一段回憶,完全合乎劇中的詩意。

燈光設計簡立人、影像設計王奕盛也合作多年,默契自然不言而喻,也都清楚掌握導演想像中的畫面並完美實現出來。橫跨四十年的時間幅度,劇中對服裝細節的講究,需要諸多歷史考據;服裝設計方廷瑞、翁邦鳳讓劇中每段時空該有的扮相都準確無誤,共同成就了時代感的氛圍。

把時代感給描摹出來,對賴導而言是如此重要,無非為了說出屬於這個時代的故事。不說的話,記憶很容易就被時間給沖淡、遺忘。《江/雲.之/間》除了捕捉賴導自身及父母的成長,也留下了台北的往昔風華,亦是對一整個時代的致敬。